索 引 號: | 013101089/2025-50706 | 主題分類: | 綜合政務 |
組配分類: | 部門文件 | 體裁分類: | 其他 |
發布機構: | 高淳區數據局 | 生成日期: | 2025-07-25 |
生效日期: | 廢止日期: | ||
信息名稱: | 高淳區2025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 | ||
文 號: | 關 鍵 詞: | 營商環境 | |
內容概覽: | |||
在線鏈接地址: | |||
文件下載: | |||
高淳區2025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
為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,推動各類資源高效配置,維護經營主體合法權益,提升投資吸引力和發展競爭力,助力企業創業發展,制定如下工作要點。
一、強化政策扶持,提升企業感受度
1.完善政策制定機制。涉企政策制定充分聽取經營主體和商協會意見,普惠性政策聽取意見原則上中小企業比例不低于50%。提高政策易讀性,新出臺的惠企政策文本力求短小精悍、通俗易懂、直奔主題。
2.提升政策服務水平。統籌抓好國家穩經濟一攬子增量政策和省市政策措施落地見效,優化升級區級產業支持政策,加大政策宣傳力度,推動各項惠企政策直達快享、免申即享。
3.推進教育資源建設。擴大普惠托育服務供給,新增公辦幼兒園托班3個,推進2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工作。加大城區公辦學位擴容提質、緊缺學科教師培養補充力度,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。
4.優化醫療服務與應急體系。推動公立醫療機構優化診療服務流程,建成投用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、中醫院信息系統建設項目。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機制,完成疾控中心微生物實驗室改造,提升聚集性疫情應急能力和技術水平。
二、優化政府服務,提升整體便利度
5.優化企業開辦服務。全面推廣住所申報承諾制和住所托管,簡化住所登記。全面推行企業遷移登記“一件事”,實現企業遷移登記、稅務、醫保、社保、公積金省內遷移登記“一地辦一次辦”。
6.推進工業重點項目“五證齊發”改革。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實現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、不動產權證書、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、施工圖審查合格書和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等“五證”在項目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后5個工作日內發放。
7.加強代辦幫辦服務。加強街鎮園區代辦員隊伍建設,對建設項目提前介入、靠前服務,為重大項目提供覆蓋立項至竣工驗收全周期的幫辦代辦服務。
8.提升政務服務效能。健全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管理機制,實現更多高頻、面廣、問題多的一件事高效辦理。深化“一網通辦”改革,拓展網上辦事的廣度和深度,提高全程網辦事項比例。
三、聚焦要素保障,提升要素豐裕度
9.推進產業鏈體系建設。聚力強鏈補鏈延鏈,持續提升新醫藥與生命健康、高端裝備制造、汽車零部件、新材料主導產業集群量級,提升集群內企業資源共享度,增強產業競爭力。
10.開展建筑企業分層分類培育扶持。引導建筑業龍頭企業向水利、港航、公路、軌道交通領域轉型拓展,推動市屬國企與重點企業深化結對合作,促進建筑業穩定健康發展。
11.強化土地資源保障。深入開展批而未供、閑置和工業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堅行動,創新存量資產盤活利用方式,盤活低效產業用地1300畝,新增儲備大項目用地600畝以上。
12.強化人力資源保障。深入實施紫金山英才·高淳計劃,支持在淳院校培養“訂單式”應用型人才,建立“產學研協+人才”培養模式,指導企業開展應用型人才技術資格提升。充分發揮零工市場、“家門口”就業服務站等公共服務平臺作用,舉辦各類招聘活動100場以上,落實援企穩崗補貼政策,滿足企業用工需求。
13.強化金融資源保障。探索成立國有企業股權投資基金,開展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摸排走訪,強化融資供需對接。開展“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對接專項行動”,推動銀行與外部投資機構通過“貸款+外部直投”“認股權+貸款”等新模式為企業提供“股權+債權”融資服務。
14.強化科創資源保障。利用科技成果信息發布與對接平臺,定期發布科技成果和技術需求“兩項清單”。推動科創金融服務驛站高效運行,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精準便捷的融資服務。拓寬金融服務模式,基于企業研發投入強度、技術優勢、高新技術產品收入等指標提供融資服務。
四、創新監管模式,提升市場容新度
15.健全“一家企業一次查”工作機制。規范涉企行政檢查,合理確定檢查方式,嚴格檢查標準和程序,加強行政檢查執法監督,減少入企檢查頻次,杜絕隨意檢查。
16.開展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監管。對監管領域交叉、檢查對象重復的抽查任務進行整合,實現“進一次門、查多項事”,部門聯合抽查數量占雙隨機抽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40%。
17.深化“綜研聯檢”機制。推行整合型“一站式”檢查服務,聯合檢查部門參與度平均不低于3家部門/每家企業。
18.完善包容審慎監管執法機制。強化包容審慎監管執法理念,探索開展柔性監管、智慧監管等新型監管模式,堅持過罰相當原則,多采取提醒、告知、勸阻等方式進行檢查,對企業慎罰、少罰。完善行政裁量權基準并動態調整,及時更新行政裁量權基準和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、減輕行政處罰清單,對輕微違法行為實施審慎處罰。
五、營造公平環境,提升生態共享度
19.規范招標采購。常態化清理政府采購領域隱性門檻壁壘,對采購人設置差別歧視條款、采購代理機構亂收費、供應商提供虛假材料、供應商圍標串標等四類違法違規行為持續開展專項整治。
20.優化知識產權服務。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,提升企業防范風險能力。充分運用數據知識產權價值,加大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投放力度,幫助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融資。
21.多元化解建設工程領域矛盾糾紛。區法院加強與城建、房產等部門溝通對接,健全信息共享、業務協同、訴非對接等配套機制,以針對性舉措回應實踐中糾紛占比高、企業司法需求強烈的核心領域,推動房地產建設工程等領域矛盾糾紛多元化解。
22.推進涉企業主類個人破產專項行動。通過擴面增量、內外聯動,持續推動內、外部配套制度完善,讓更多依法經營、誠實守信的債務人可以“從頭再來”。
23.加快對外貿易優化升級。培育外貿新興主體,大力發展“跨境電商+產業帶”新業態,推動傳統企業由一般貿易出口向跨境電商出口轉型。
24.提升12345熱線辦理質效。加強熱線隊伍建設,提升服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應急處理能力。強化承辦單位主體責任和關聯單位協作配合,加強工單跟蹤督辦,不斷完善高效暢通的12345涉企訴求閉環解決機制,確保訴求有效解決、滿意度持續提升。
25.加強人文關懷。強化政企溝通,堅持需求導向,秉持“有事就服務,無事不打擾”原則,持續推進領導掛鉤服務企業,完善“個性化問題解決”等工作機制,聚力解決企業實際困難。強化輿論導向作用,加強對企業家先進事跡和突出貢獻的宣傳報道,營造親商安商良好社會氛圍。